廣西壯族自治區,簡稱“ 桂”,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,位于中國 華南地區,廣西界于北緯20°54′-26°24′,東經104°28′-112°04′之間,東界廣東,南臨 北部灣并與 海南隔海相望,西與 云南毗鄰,東北接 湖南,西北靠 貴州,西南與 越南接壤,廣西陸地面積23.76萬平方千米,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。
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階梯中的 云貴高原東南邊緣, 兩廣丘陵西部,地勢西北高、東南低,呈現西北向東南傾斜。地貌總體由山地、丘陵、臺地、平原、石山、水面6大類構成。廣西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,地跨 珠江、 長江、 紅河、濱海四大水系。
截至2017年底,廣西下轄14個地級市,51個縣,12個自治縣,8個縣級市,40個市轄區。
截至2018年末,廣西 戶籍人口5659萬人,常住人口4926萬人, 實現 地區生產總值(GDP)20352.51億元,比上年 增長6.8%。按常住人口計算,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489元,比上年增長5.8%,在中國大陸31個省份中排名第28。
春秋戰國時期, 嶺南屬于百越之地的部分,廣西屬 百越的一部分。
正史《漢書·地理志》載:“自 交趾至 會稽七八千里,百越雜處”。
公元前214 山水甲天下-桂林市 (5張) 年,秦王朝征服百越,在嶺南設置桂林郡、南海郡和象郡,今廣西大部分地區屬于 桂林郡和 象郡,所以廣西稱“桂”由此而來。廣西的名稱則來源于兩個,一為咸通三年(862),嶺南道分東、西兩道,并以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,成為一級獨立政區;另宋朝所建制的行政單位—“ 廣南西路”,后簡稱“廣西路”; 二為得名于古地名“ 廣信”,兩廣以廣信為分界,廣信之東謂廣東,廣信之西謂廣西。 這是“廣西”名稱的由來。于1363年,設置廣西行中書省,為廣西建省之始。民國時期,廣西沿襲清制設省。1958年3月,廣西省改為“廣西 僮族自治區”,1965年10月,“廣西僮族自治區”改名為“廣西 壯族自治區”。
廣西歷史悠久,早在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。在四、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,就有“柳江人”和“麒麟山人”在此勞作生息。距今2-1萬年前的“麒麟山人”已學會和使用鉆孔與磨尖的石器。桂林甑皮巖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,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、畜牧業和制陶業。甑皮巖遺址是距今12000至7000年新石器時代典型的洞穴遺址,于1965年被發現,它不僅是現代華南人乃至東南亞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,也是古人類陶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。
先秦時期,嶺南稱百越之地,廣西分屬西甌、駱越。廣西境內最早的古國,見諸文獻記載的是蒼梧古國。蒼梧古國與中原的堯舜同時存在,蒼梧古國的分布范圍主要在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區,廣東的北部和西北部,廣西的西北部和東部地區。 約在戰國前后時期,在廣西大部分地區,廣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、駱越兩大方國,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。 與西甌、駱越方國同時存在的句町國,也是壯族先民建立的方國實體;句町國位于廣西、云南、貴州三省區交界處。 嶺南地區歷史上在中原史籍記載中著墨極少,一直被后人以“化外之地,瘴癘之鄉”一類詞匯描述;不少人認為嶺南文明的開始,是在被秦始皇五十萬大軍征服之后,當地土著“百越人”(嶺南先民)才從蒙昧的原始氏族部落階段一躍跨入封建社會。考古學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,這一觀點是“歷史的誤會”——出土的大量文物實證表明,嶺南地區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明,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。
公元前222年,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,“因南征百越之君”,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;公元前214年,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。隨即,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,設“桂林郡、象郡與南海郡”3個郡。廣西分屬桂林郡、象郡,這是廣西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。
漢初,南海郡尉趙佗擊并桂林郡、象郡,建立 南越國。元鼎六年(前111)漢武帝平定 南越,蒼梧廣信(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,位于現今廣西梧州、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)成為交趾部9郡的行政中心。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9個郡。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的交趾部。西漢時,合浦是我國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始發港之一。東漢末,交趾部改為交州,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,還包括蒼梧郡、和浦郡、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。東漢時期的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、中國廣西和廣東的。
工業重鎮之龍城柳州 (13張) 三國兩晉時期,廣西先屬吳,其后歸于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、齊、梁、陳各政權。三國時期,217年(建安二十二年),吳國分交州為廣州和交州,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。晉屬廣州。宋、齊、梁、陳時,廣西屬湘州和廣州。
隋屬揚州部。隋末,廣西為蕭銑所據。唐初地方設州、縣。嶺南45州分屬廣州、桂州、容州、邕州、安南5個都督府(又稱嶺南五管),隸屬于嶺南道。655年以后,5府皆隸于廣州,長官稱為五府(管)經略使,由廣州刺史兼任。756年(肅宗至德六年),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。
唐咸通三年(862),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,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,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。唐朝時期廣西經濟、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,“桂布”名聞遐邇;桂、邕、柳、容等重要市鎮興起;修筑了溝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。
梧州 (14張) 五代十國時期,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,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,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,廣西之名始于此。
宋代邕州橫山寨(今田東縣平馬鎮)、永平寨(在今寧明縣)及欽州3大博易場成為西南民族集市或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市鎮;有色金屬錫、鉛的產量居于全國前列;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;紡織品尤其是苧麻織品質量上乘,左右江出產的緂布色彩豐富。元朝統治廣西基本上著重于軍事控制,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駐屯兵,實行軍事性質的屯田;元朝時廣西屬湖廣行中書省。
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),設置廣西行中書省,為廣西建省之始。
北海 (8張) 明朝時期,撤銷元朝的行省之名,設司、府(州)、縣(土州)三級區域制。全國劃分為13個布政使司。洪武二年六月(1369)將原屬廣西所轄的廉州、欽州劃撥廣東統轄。明太祖洪武九年(1376),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,“廣西”名稱由此固定下來。廣西布政使司內劃分為11個府和3個直隸州統轄各縣。11個府是:桂林府(治臨桂縣,今桂林)、柳州府(治馬平,今柳州)、慶遠府(治宜山),思恩府(先治喬利,今馬山境,后遷治武緣,今武鳴境)、思明府(治思明土州,今寧明)、平樂府(治平樂)、梧州府(治蒼梧,今梧州)、潯州府(治桂平)、南寧府(治宣化,今南寧)、太平府(治崇善,今崇左)、鎮安府(治今德保);3個直隸州是:歸順州(治今靖西)、田州(治今田東)、泗城州(治今凌云)。此外,全州原屬湖南地,洪武二十七年(1394),全州(今全州、灌陽、資源)自湖廣永州府改屬廣西后,今廣西地域大體形成。明末,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、4州、44縣、34土州、6土縣和5個長官司。明憲宗在梧州創建總督府,到嘉靖四十五年,兩廣總督由梧州改治廣東肇慶。
清朝時期,推行省、道、府(直隸廳)或州(直隸州)、縣四級。復設廣西省,省會駐桂林府(今桂林市)。
廣西全省劃分為11個府、2個直隸廳、2個直隸州,分別統轄 欽州 (14張) 各州市縣。11個府是:桂林府(治臨桂,今桂林)、柳州府(治馬平縣,今柳州),慶遠府(治宜山)、思恩府(治武緣,今武鳴)、泗城府(治凌云)、平樂府(治平樂)、梧州府(治蒼梧,今梧州)、潯州府(治桂平)、南寧府(治宣化,今南寧)、太平府(治崇善,今崇左)、鎮安府(治天寶,今德保);2個直隸廳是:上思直隸廳(治今上思)、百色直隸廳(治今百色);2個直隸州是:鬰林直隸州(治今玉林)、歸順直隸州(治今靖西)。此外廉州府(治今合浦)、欽州直隸州(治今欽州),均屬廣東省。荔波縣原屬廣西省,清世宗雍正十年(1732)劃歸貴州省統轄。清末,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、4州、44縣、34土州、6土縣、10土司和3長官司。
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于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。
中華民國期間,廣西沿襲清朝稱省,地域與清朝大致相同。廣西設省起直至民國,省會均在桂林,1912—1936年曾一度遷到南寧。民國元年,直隸州、廳均改為府,全省劃分為10府:桂林府、平樂府、柳州府、慶遠府、梧州府、潯州府、南寧府、太平府、鎮安府、思恩府,分別統轄各縣。民國二年(1913)撤銷府制,由省直接統轄各縣。民國六年(1917),全省劃分為6道:桂林道(治今桂林)、柳江道(治柳州)、南寧道(治今南寧)、蒼梧道(治今梧州)、鎮南道(治今龍州)、田南道(治今百色),分別統轄各縣。始自明清的對土官管轄區的改土歸流措施,民國十八年(1929)全部完成,全部土州、土縣改設新縣。民國十五年(1926),根據軍政合一的原則,廢除道制,把全省劃分為若干區。民國十九年(1930),全省劃分為12個民團區。1927年12月16日,黃紹閎率桂系在梧州誓師討粵,兩廣戰爭爆發,釀成廣州事變。粵系要員在廣州發難,1927年12月11日,共產黨人發動廣州起義。桂系發動兩廣戰爭后,分兵兩路進攻廣州,先后占領肇慶、三水、河口等地。粵軍第四軍全力攻占東江,回師廣州阻擊桂軍,桂軍改變計劃,轉攻東江。 民國二十三年(1934),改民團區為行政監督區。在此期間,廣西為新、舊桂系軍閥統治達28年之久。民國三十八年(1949),截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,全省劃分為1市(桂林)、15區(1―15區)、99縣。欽州、合浦、靈山、防城仍屬廣東省統轄。自廣西設省起,直至民國時期,省會絕大部分時間在桂林,僅民國元年至民國二十五年(1912―1936)遷于南寧。廣西在民國新桂系統治時期是全國模范省,為中國桂系軍閥的根據地。
1949年12月11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全廣西,設廣西省。省會在南寧。
1951年至1955年,欽州、廉州(即今欽州、防城港、北海)從廣東劃入廣西。
1952年12月10日,在邕寧、宜山、百色3個專區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區;
1955年至1965年,欽州、廉州再度劃入廣東。1956年3月,改桂西僮族自治區為桂西僮族自治州。10月,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倡議。12月,鑒于正在籌建廣西僮族自治區,國務院會議作出了撤銷桂西僮族自治州的決定。
1957年6月,國務院作出關于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決定,并在同年7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相應的決議。
1958年3月5日,廣西省改為“廣西僮族自治區”,省一級的“廣西僮族自治區”成立。
1965年,欽州、廉州再度劃入廣西。同年10月12日,經國務院批準,“廣西僮族自治區”改名為“廣西壯族自治區”。
1978年起,自治區成立紀念日定為12月11日,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全廣西、右江蘇維埃和紅七軍成立的日子相一致。
截至2017年,廣西轄14個地級市,縣級行政區111個(包括40個市轄區、8個縣級市、51個縣、12個自治縣),鄉級行政區1247個(包括120個街道、722個鎮、346個鄉、59個民族鄉)。 自治區政府駐地南寧市民生路2號。
行政區 | 車牌代碼 | 市轄區、縣級市、縣 |
南寧市 | 桂A | 青秀區、 興寧區、 西鄉塘區、 江南區、 良慶區、 邕寧區、 武鳴區、 隆安縣、 馬山縣、 上林縣、 賓陽縣、 橫縣 |
柳州市 | 桂B | 柳北區、 柳南區、 柳江區、 城中區、 魚峰區、 鹿寨縣、 柳城縣、 融安縣、 融水苗族自治縣、 三江侗族自治縣 |
桂林市 | 桂C、H | 象山區、秀峰區、疊彩區、七星區、雁山區、臨桂區、陽朔縣、靈川縣、全州縣、平樂縣、興安縣、灌陽縣、荔浦市、資源縣、永福縣、龍勝各族自治縣、恭城瑤族自治縣 |
梧州市 | 桂D | 長洲區、萬秀區、龍圩區、岑溪市、蒼梧縣、蒙山縣、藤縣 |
北海市 | 桂E | 海城區、銀海區、鐵山港區、合浦縣 |
防城港市 | 桂P | 港口區、防城區、東興市、上思縣 |
欽州市 | 桂N | 欽南區、欽北區、靈山縣、浦北縣 |
貴港市 | 桂R | 港北區、港南區、覃塘區、桂平市、平南縣 |
玉林市 | 桂K | 玉州區、福綿區、北流市、容縣、陸川縣、博白縣、興業縣 |
百色市 | 桂L | 右江區、靖西市、田陽縣、田東縣、平果縣、德保縣、那坡縣、凌云縣、樂業縣、田林縣、西林縣、隆林各族自治縣 |
賀州市 | 桂J | 八步區、平桂區、昭平縣、鐘山縣、富川瑤族自治縣 |
河池市 | 桂M | 宜州區、金城江區、南丹縣、天峨縣、鳳山縣、東蘭縣、巴馬瑤族自治縣、都安瑤族自治縣、大化瑤族自治縣、羅城仫佬族自治縣、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|
來賓市 | 桂G | 興賓區、合山市、象州縣、武宣縣、忻城縣、金秀瑤族自治縣 |
崇左市 | 桂F | 江州區、憑祥市、扶綏縣、寧明縣、龍州縣、大新縣、天等縣 |
廣西地處祖國南疆,位于東經104°28′~112°04′,北緯20°54′~26°24′之間,北回歸線橫貫中部。東連廣東省,南臨北部灣并與海南省隔海相望,西與云南省毗鄰,東北接湖南省,西北靠貴州省,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。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3.76萬平方千米,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。 廣西南部海域中有 浮水洲島,也稱為 夜鶯島。
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臺階中的云貴高原東南邊緣,兩廣丘陵西部,南臨北部灣海面。西北高、東南低,呈西北向東南傾斜狀。山嶺連綿、山體龐大、嶺谷相間,四周多被山地、高原環繞,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,呈盆地狀,有“廣西盆地”之稱。
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,分山地、丘陵、臺地、平原、石山、水面6類。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為主,海拔400~800米的低山次之,山地約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39.7%;海拔200~400米的丘陵占10.3%;海拔200米以下地貌包括谷地、河谷平原、山前平原、三角洲及低平臺地,占26.9%;水面僅占3.4%。盆地中部被兩列弧形山脈分割,外弧形成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盆地,內弧形成右江、武鳴、南寧、玉林、荔浦等眾多中小盆地。平原主要有河流沖積平原和溶蝕平原兩類,河流沖積平原中較大的有潯江平原、郁江平原、賓陽平原、南流江三角洲等,面積最大的潯江平原達到630平方千米。廣西境內喀斯特地貌廣布,集中連片分布于桂西南、桂西北、桂中和桂東北,約占土地總面積的37.8%,發育類型之多世界少見。
廣西境內受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,山脈多呈弧形。山脈盤繞在盆地邊緣或交錯在盆地內,形成盆地邊緣山脈和內部山脈。盆地邊緣山脈從方位上分:桂北有鳳凰山、九萬大山、大苗山、大南山和天平山;桂東有貓兒山、越城嶺、海洋山、都龐山和萌渚嶺;桂東南有云開大山;桂南有大容山、六萬大山、十萬大山等;桂西為巖溶山地;桂西北為云貴高原邊緣山地,有金鐘山、岑王老山等。內部山脈有兩列,分別是東北—西南走向的駕橋嶺、大瑤山和西北—東南走向的都陽山、大明山,兩列大山在會仙鎮交會。盆地邊緣山脈中的 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米,是華南第一高峰。
廣西地處低緯度,北回歸線橫貫中部,南臨熱帶海洋,北接南嶺山地,西延云貴高原,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。氣候溫暖,雨水豐沛,光照充足。夏季日照時間長、氣溫高、降水多,冬季日照時間短、天氣干暖。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北方變性冷氣團的交替影響,干旱、暴雨、熱帶氣旋、大風、雷暴、冰雹、低溫冷(凍)害氣象災害較為常見。各地年平均氣溫17.5~23.5℃。桂林市大部及隆林、靖西、德保、樂業、鳳山、南丹、羅城、三江、融安、金秀等地氣溫在20.0℃以下,最低的金秀為17.5℃,最高的潿洲島為23.5℃。春季全自治區平均氣溫22.2℃,比常年同期偏高1.3℃,為1951年以來第二高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841.2~3387.5毫米。百色、河池以及崇左大部,三江、柳城、忻城、隆安、武鳴等地降水在1500毫米以下,其余地區在1500毫米以上,最少的田林僅為841.2毫米,最多的防城港市為3387.5毫米。全自治區平均年降水量1694.8毫米,與常年相比偏多1成,春季、秋季降水量分別偏多2成和近4成,冬季偏少2成,夏季正常。各地年日照時數1213.0~2135.2小時。桂北大部、百色市南部山區及龍州、東興和浦北在1500小時以下,其余地區在1500小時以上,最少的那坡僅為1213小時,最多的合浦為2135.2小時。全自治區平均年日照時數1540.4小時,與常年相比偏多21.3小時,冬季偏少96.9小時,秋季偏少33.5小時,春季和夏季分別偏多34.1和26.8小時。
2017年,廣西平均氣溫為21.1℃,比2016年下降0.3℃,共有4個熱帶氣旋直接影響廣西。
廣西境內河流大多隨地勢從西北流向東南,形成以紅水河—西江為主干流的橫貫中部以及兩側支流的樹枝狀水系。集雨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6條,總長3.4萬千米,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144米。河流分屬珠江、長江、桂南獨流入海、百都河等四大水系。珠江水系是最大水系,流域面積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85.2%,集雨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833條,主干流南盤江—紅水河—黔江—潯江—西江自西北折東橫貫全境,出梧州經廣東入南海,在境內流長1239千米。長江水系分布在桂東北,流域面積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3.5%,集雨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0條,主干流湘江、資江屬洞庭湖水系上游,經湖南匯入長江。秦代在湘江(今興安縣境內)筑建的靈渠,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。獨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,流域面積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10.7%,較大河流有南流江、欽江和北侖河,均注入北部灣。自云南入廣西再出越南的百都河,水系流域面積僅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0.6%。此外,廣西還有喀斯特地下河433條,其中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248條,坡心河、地蘇河等均各自形成地下水系。
廣西境內大陸海岸東起與廣東交界的洗米河口,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,全長1595千米。海岸線曲折,類型多樣,其中南流江口、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,鐵山港、大風江口、茅嶺江口、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,欽州、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,北海、合浦為臺地型海岸。沿海有島嶼651個,總面積66.9平方千米,島嶼岸線461千米。最大的潿洲島面積24.7平方千米。0~20米的淺海面積6488平方千米。灘涂面積1000多平方千米,軟質沙灘約占灘涂面積的90%。北部灣近海海底平坦,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,傾斜度不到2°,水深多在20~50米之間。
2017年,廣西境內水資源總量2377.3億立方米。全年平均降水量1806毫米。年末全區監測的58座大型水庫蓄水總量289.2億立方米,比2016年增長1.4%。全年總用水量283.1億立方米,比2016年下降2.6%。其中,生活用水增長0.4%,工業用水下降7.8%,農業用水下降4.0%,生態補水增長9.6%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138.8立方米,比2016年下降13.8%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0立方米,下降17.8%。人均用水量579立方米,比2016年下降3.4%。
廣西土地總面積23.76萬平方千米,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.5%,在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中居第9位。山多地少是廣西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,山地、丘陵和石山面積占總面積的69.7%,平原和臺地占27%,水域面積占3.3%。耕地面積442.54萬公頃(2013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),人均耕地約0.09公頃。
2018年,廣西有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.0萬公頃,比上年增長53.6%。其中,工礦倉儲用地0.4萬公頃,增長57.1%;住宅用地0.4萬公頃,增長61.5%;基礎設施等用地2.0萬公頃,增長53.5%。
廣西礦產資源種類多、儲量大,尤以鋁、錫等有色金屬為最,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。全自治區發現礦種145種(含亞礦種),占全國探明資源儲量礦種的45.8%;探明儲量的礦藏有97種,其中64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,有12種居全國第1位。在45種國民經濟發展支柱性礦藏中,廣西探明資源儲量的有35種。
廣西河流眾多,水力資源豐富。2014年全自治區地表水資源量1978.06億立方米,地下水資源量402.97億立方米。流域面積23.67萬平方公里,常年徑流量約1978.10億立方米,水力資源蘊藏量2133萬千瓦。境內河流分屬珠江水系、長江水系、桂南獨流入海水系、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,其中以珠江水系為主。珠江水系在廣西的流域面積20.24萬平方千米,占廣西總面積的85.2%,其干流西江在廣西境內總長1239千米,其中紅水河段658千米,灘多水急,水能資源豐富,被譽為中國水電資源的富礦。
廣西發現陸棲脊椎野生動物1149種(含亞種),約占全國總數的43%。其中: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種149種,約占全國的45%;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4種,占27%。發現野生植物288科1717屬8562種,數量在各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中居第3位,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37種,珍貴植物主要有金花茶、銀杉、桫欏、擎天樹等。
廣西南臨北部灣,海岸線曲折,溺谷多且面積廣闊,天然港灣眾多,沿海可開發的大小港口21個,灘涂面積約10萬公頃,其中有面積占全國40%的紅樹林,總面積5654平方千米。北部灣不僅是中國著名的漁場,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資源的寶庫,生長有已知魚類500多種、蝦類200多種、頭足類近50種、蟹類190多種、浮游植物近140種、浮游動物130種,舉世聞名的合浦珍珠也產于這一帶海域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戶籍總人口5659萬人。全區常住人口4926萬人,其中城鎮人口2474萬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鎮化率)為50.22%,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1.72%。全年出生人口71.3萬人,出生率為14.12‰;死亡人口30.4萬人,死亡率為5.96‰;自然增長率為8.16‰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就業人員2848.3萬人(按常住人口口徑統計),其中城鎮就業人員1282.4萬人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.1萬人。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.34%。全區農民工總量1273.6萬人。其中,外出農民工912.4萬人;本地農民工361.2萬人。
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,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(區)。境內居住著壯、漢、瑤、苗、侗、仫佬、毛南、回、京、彝、水、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,其中廣西是全國瑤族,壯族人口最多的地區,約占全國瑤族總人口的60%;是全國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區,約占全國仫佬族人口的90%;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全國第一個的毛南族自治縣,也是我國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區,有7萬多人;廣西是中國京族的居住地,境內其他44個少數民族均有居住。
數據截至2018年5月
日本 熊本縣、美國 蒙大拿州、意大利 西西里大區、俄羅斯 沃羅涅日州、泰國 素叻他尼府等。
2018年,廣西實現生產總值(GDP)20352.51億元,比上年增長6.8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.6%,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.3%,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.4%。第一、二、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4.8%、39.7%和45.5%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.1%、25.4%和61.5%。按常住人口計算,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1489元,比上年增長5.8%。
2018年,廣西財政收入2790.35億元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1.48億元,其中,稅收收入1122.03億元,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6.7%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10.89億元,民生重點領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0.5%。全年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1.3%,營業利潤增長6.0%。
2018年,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(不含農戶)比上年增長10.8%,其中,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8.6%;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.0%,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.2%;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.9%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.8%,占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的比重為26.5%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.2%,占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的比重為49.0%。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比上年下降2.1%,占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的比重為8.2%。
2018年,廣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元。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017元。按常住地分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36元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5元。全區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375元。
2018年,廣西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35元。按常住地分,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59元;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617元。恩格爾系數為30.4%,比上年下降2.5個百分點,其中城鎮為30.7%,農村為30.1%。
2018年,廣西糧食種植面積2802.1千公頃;甘蔗種植面積886.40千公頃;油料種植面積243.39千公頃;蔬菜種植面積1439.67千公頃;木薯種植面積182.26千公頃;果園面積1263.63千公頃;桑園面積189.45千公頃。
2018年,廣西糧食產量1372.8萬噸,其中,春收糧食產量21.3萬噸;早稻產量470.5萬噸;秋糧產量881.0萬噸。全年谷物產量1296萬噸。其中,稻谷產量1016萬噸;玉米產量273萬噸。油料產量66.66萬噸;甘蔗產量7292.76萬噸;蔬菜產量(含食用菌)3432.16萬噸;園林水果產量1790.55萬噸。
2018年,廣西豬牛羊禽肉總產量418.4萬噸。其中,豬肉產量263.9萬噸;牛肉產量12.3萬噸;羊肉產量3.4萬噸;禽肉產量138.8萬噸。禽蛋產量22.3萬噸;牛奶產量8.9萬噸。全年生豬出欄3465.8萬頭;年末生豬存欄2298.3萬頭。全年蠶繭產量36.89萬噸。
2018年,廣西水產品產量329.81萬噸,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92.22萬噸,2018年,廣西木材采伐量3100萬立方米。天然松脂70.4萬噸。油茶籽23.32萬噸。
2018年,廣西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.7%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.7%。在規模以上工業中,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.8%,股份制企業增長5.6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.8%,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.9%。分門類看,采礦業下降14.0%,制造業增長4.3%,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.3%。
2018年,廣西規模以上工業中,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.8%,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增長19.6%,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8.9%,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1.7%,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2.7%,汽車制造業下降6.8%,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4.6%,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5.2%,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.9%。
2018年,廣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00.1億元,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控股企業利潤407.6億元;股份制企業773.5億元;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68.6億元。分門類看,采礦業利潤49.9億;制造業965.2億元%;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85.1億元。
2018年,廣西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671.72億元。其中國有控股企業2053.09億元。
廣西防城港 (20張) 2018年,廣西房地產開發投資3004.13億元。其中住宅投資2217.50億元;辦公樓投資98.07億元;商業營業用房投資320.52億元。商品房銷售面積6212.90萬平方米,其中住宅5589.89萬平方米。
2018年,廣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91.59億元。按經營地統計,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240.82億元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50.77億元。按消費類型統計,商品零售額7470.28億元;餐飲收入額821.31億元。
2018年,廣西貨物進出口總額4106.71億元。其中,出口2176.14億元;進口1930.57億元。貿易順差(進口小于出口)245.57億元。對東盟國家進出口總額2061.49億元。其中,出口1259.80億元;進口801.69億元。
2018年,廣西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6.77億元。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0.29億件,包裹業務48.2萬件,快遞業務量4.81億件,快遞業務收入61.50億元。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051.51億元。電信業新增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773萬戶,年末達到12582萬戶。年末全區電話用戶總數5306.1萬戶,其中移動電話用戶5045.3萬戶。移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102.4部/百人。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230.6戶,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1142.3萬戶;移動寬帶用戶4108.6萬戶。互聯網用戶5465.9萬戶。互聯網寬帶接入通達的行政村比重達到100%。全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22.88億G。
2018年,廣西入境過夜游客562.33萬人次;國際旅游(外匯)消費27.78億美元。接待國內旅客6.78億人次,國內旅游消費7436.08億元。旅游總消費7619.90億元。
2018年,廣西金融業增加值1403.19億元。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9789.78億元,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9620.03億元。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6688.31億元,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43.38億元,增加3355.04億元。
2018年,廣西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29.03億元。其中,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19.11億元;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92.62億元;健康險和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7.30億元。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23.86億元。其中,財產險業務賠款98.19億元;壽險業務給付72.67億元;健康險和意外險業務賠款及給付53.00億元。
2018年,廣西安排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1794項,資助經費262605萬元。其中,科技重大專項經費155714萬元,重點研發計劃經費25739萬元,技術創新引導專項(基金)經費13120萬元,科技基地和人才專項經費51943萬元,自然科學基金16089萬元。取得省部級以上登記科技成果2469項,其中,應用技術成果2193項,軟科學研究成果1項,基礎理論成果275項。全年全區獲廣西科技進步獎項目148項,其中,特別貢獻獎2項,自然科學獎23項,技術發明獎15項,科學技術進步獎108項。全年全區專利申請量44220件,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0299件。全年全區授權專利20545件,其中授權發明專利4328件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4.36件。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148項,技術合同成交金額61.4億元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(指全區獲得省級實驗室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實驗室)1264個,國家級檢測中心11個,自治區級檢測中心40個。全區累計完成產品認證企業個數(有效期內)5958個。全區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87個,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23.98萬臺(件)。累計制、修訂地方標準數1938個,有效期內廣西名牌產品數637個,地理標志保護產品91個。
2018年,廣西各級氣象臺共發布氣象預警信號9472次,全年自治區氣象臺發布預警95次。全區共有海洋觀測站8個。
2018年,廣西研究生教育招生1.31萬人,在校研究生3.41萬人,畢業生 廣西高校 (20張) 0.91萬人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0.4萬人,在校生94.22萬人,畢業生21.38萬人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(不含技工)招生24.8萬人,在校生67.76萬人,畢業生18.57萬人。普通高中招生36.8萬人,在校生103.58萬人,畢業生29.58萬人。普通初中招生73.75萬人,在校生212.64萬人,畢業生63.96萬人。普通小學招生85.97萬人,在校生476.78萬人,畢業生73.1萬人。特殊教育招生0.75萬人,在校生3.36萬人,畢業生0.27萬人。學前教育在園幼兒219.8萬人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%,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9.4%。
數據更新至2018年6月
截至2018年底,廣西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15個,文化館124個,博物館251個,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08個。全區共有50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759個項目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共有廣播電臺7座,電視臺6座,廣播電視臺84座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634.87萬戶,數字電視用戶604.09萬戶。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.56%;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.78%。全年出版各類報紙5.57億份,各類期刊0.4億冊,圖書2.74億冊。年末全區共有檔案館143個,已開放各類檔案7.12萬卷。
2018年,廣西參賽運動員在世界三大賽中獲金銀銅牌16枚,其中金牌6枚,銀牌5枚,銅牌5枚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3743個,其中醫院624個,鄉鎮衛生院1264個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8個,診所(衛生所、醫務室)9592個,村衛生室20409個,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8個,衛生監督所(中心)119個,婦幼保健院(所、站)104個。年末全區衛生技術人員42.03萬人,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.6萬人,注冊護士14.04萬人,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.26萬人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5.59萬張,其中醫院17.32萬張,鄉鎮衛生院6.53萬張。
按照每人每年2952元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,2017年末,廣西農村貧困人口246萬人,比2016年末減少95萬人。2017年,全區貧困發生率5.7%,比2016年下降2.2%。貧困地區(33個國家貧困縣)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9元,比2016年增長10.4%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參加城鎮職工(包括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)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25.88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48.08萬人。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89.62萬人,增加83.68萬人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136.69萬人。其中,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88.47萬人,增加31.72萬人;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548.22萬人。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23.52萬人,增加21.39萬人。年末全區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.49萬人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12.6萬人,增加23.81萬人,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44.88萬人,減少1.36萬人。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66.2萬人,增加27.62萬人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4033.56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688.67萬人。全區共有12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182.2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24.7萬人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。全年民政部門資助184.1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,醫療救助33.16萬人次。
截至2018年底,廣西為兒童提供救助收養服務的機構42個,床位0.4萬張,年末收養0.1萬人。各類社區服務設施2736個,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97個,社區服務站1990個。
廣西臨海,且與越南相接,境內海航、鐵路、公路、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處于全國中等水平。
2018年,廣西全區公路總里程12.54萬公里,比上年末新增0.22萬公里;其中,高速公路里程5563公里,比上年末新增304公里。年末鐵路營業總里程5202公里,比上年末增加11公里;其中,高速鐵路營業里程1771公里。
2017年,廣西貨物運輸總量19.07億噸。貨物運輸周轉量4983.78億噸公里。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.79億噸,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.31億噸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95.66萬標準箱。
全年全區旅客運輸總量5.07億人次。旅客運輸周轉量816.65億人公里,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590.40萬輛,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533.62萬輛。轎車保有量300.64萬輛,其中私人轎車285.82萬輛。
機場 | 飛行區等級 | 所在地 | 備注 |
---|---|---|---|
南寧吳圩國際機場 | 4E | 南寧市江南區吳圩鎮 | 國際軍民合用機場 |
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| 4F | 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 | 國際民航機場 72小時 過境免簽政策的航空口岸 |
柳州白蓮機場 | 4D | 柳州市柳江區 | 國內支線軍民合用機場 |
北海福成機場 | 4D | 北海市銀海區福成鎮 | 國內支線機場 |
梧州長洲島機場 | 4C | 梧州市長洲區長洲鎮 | 國內支線機場 |
河池金城江機場 | 4C | 河池市金城江區河池鎮 | 國內支線機場 |
百色巴馬機場 | 3C | 百色市田陽縣百育鎮 | 國內支線軍民合用機場 |
桂平市蒙圩機場 | 桂平市蒙圩鎮 | 軍用機場 | |
桂林奇峰嶺機場 | 4C | 桂林市雁山區奇峰鎮 | 軍用機場 |
廣西吉航東盟通用機場 | 南寧市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 | 通用機場 | |
梧州西江機場(在建) | 4C | 梧州市藤縣 | 國內支線機場 |
玉林機場(在建) | 4C | 玉林市福綿區 | 國內支線機場 |
賀州機場(在建) | 4C | 賀州市八步區 | 國內支線機場 |
南寧伶俐通用機場(在建) | 南寧市青秀區 | 通用機場 | |
興安通用機場(在建) | 桂林市興安縣 | 通用機場 | |
北海潿洲島通用機場(規劃) | 北海市潿洲島 | 通用機場 | |
百色樂業通用機場(規劃) | 百色市樂業縣 | 通用機場 | |
南寧三塘通用機場(規劃) | 南寧市三塘鎮 | 通用機場 | |
桂林陽朔通用機場(規劃) | 桂林市陽朔縣 | 通用機場 | |
河池巴馬通用機場(規劃) | 河池市巴馬縣 | 通用機場 |
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試驗區空間布局圖 (2張) “十五”期間,新建沿海港口泊位13個,新增吞吐能力864萬噸。其中新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,新增吞吐能力744萬噸。至“十五”末,沿海港口總吞吐能力達3456萬噸,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26個。
廣西北部灣港由 防城港、 欽州港和 北海港三港組成。2012年,廣西北部灣港吞吐量17437萬噸,比上一年增長13.8%,實現了歷史性突破。
2013年西部沿海第一大港防城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.06億噸,增長5.4%。
軌道交通
當前廣西在建軌道交通的城市有南寧 軌道交通規劃圖 (2張) 、柳州、桂林,包括 地鐵、 單軌、 云軌系統等。
現已開通運營 南寧軌道交通1號線、 南寧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、 南寧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 ;
正在建設的線路有 南寧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、 南寧軌道交通2號線東延線、 南寧軌道交通5號線、 柳州軌道交通1號線、 柳州軌道交通2號線、 桂林云軌1號線。
已運營:南寧軌道交通。
建設中: 柳州軌道交通、桂林軌道交通。
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 清淡為主,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,在桂東南的玉林、梧州、賀州、南寧、北海、欽州等主要以清淡,在北部的柳州、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。據旅行家 徐霞客所記載,廣西境內由于地理環境的關系,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谷和蔬菜、腌菜、飲茶、行酒禮等習慣。其中以 桂林米粉、 柳州螺螄粉、南寧老友粉、 欽州豬腳粉、桂林兩江 松花糖、防城牛腩粉、 梧州龜苓膏、 巴馬香豬、賓陽白切狗、 賓陽酸粉、 玉林牛巴、 玉林 云吞、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、切粉、濾粉等為代表。
賓陽炮龍節,主要有百龍舞賓州炮龍之夜文藝晚會和煙花燃放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、炮龍展示、百家宴以及書畫、攝影展等活動。
“三月三”歌圩,原名“三月三”歌節,自1985年起先后舉辦了18屆,2003年后更名為“歌圩”,推出山歌擂臺賽、千人竹杠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項目。
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節,主要活動有開幕式、布洛陀之夜晚會、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、壯民族山歌歌王大賽、國際雄獅大賽、壯民族歌圩體育運動會、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發布會、商貿活動等。
環江毛南族分龍節,活動內容主要有敬祭儀式、民族體育競技表演、山歌對唱、民族特產及工藝品展銷、民族文藝晚會、千人儺面狂歡篝晚會等。
龍勝紅瑤曬衣節,紅瑤(瑤族的一個支系,以崇尚紅色為美,婦女所穿衣服多為紅色而得名)文化講古、勞動場景展示、紅瑤習俗展示、民族歌舞表演、千人送新娘表演等活動。
瑤族盤王節,主要活動有瑤族歌舞專題晚會、開幕式及大型文藝表演、三省十三縣節目展演、瑤族服飾大賽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,奇石、盆景展和書畫、攝影展等。
世居廣西的12個民族除回族轉用漢語外,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并都在使用,分別是漢語、壯語、瑤語、苗語、侗語、仫佬語、毛南語、京語、彝語、水語、仡佬語。其中,漢語、壯語、瑤語、苗語、彝語還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語。漢語有粵語、西南官話、平話、客家話、湘語、閩語等6種方言,其中西南官話在桂西北地區廣泛使用。壯語分南部和北部兩大方言區。瑤語是瑤族使用的勉語、布努語、拉珈語三種語言的統稱。布努語內部有布努、巴唔、炯奈、唔奈、優諾等5個方言;拉珈語內部沒有方言土語的分化。苗語內部分黔東、湘西和川黔滇等3個方言。侗語、仫佬語、毛南語、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。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。京語、仡佬語語屬尚未定論。
2018年4月15日,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布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徽標和吉祥物,總體設計以民族團結進步、社會和諧發展為理念,徽標名為“錦繡輝煌,揚帆啟航”,吉祥物名為“歡歡”和“喜喜”。
漢族: 桂劇、 桂南采茶戲
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,流行于廣西桂林市、柳州市、河池市一帶部分官話地區,波及湖南南部地區。桂南采茶戲是主要流傳在廣西玉林、欽州、賀州、貴港等地的漢族地方戲,有近500年歷史。
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: 壯劇、壯歡、 彩調劇、 邕劇、 苗劇、毛南劇、壯族提線木偶戲、壯族師公戲。
據統計,廣西18個民族小劇種已瀕危14個、消亡2個。桂南采茶戲、壯族師公戲等歷史積累深厚,與當地百姓生產生活、精神信仰息息相關的民族劇種得到了較好的傳承。但大部分民族劇種,則在缺乏關注、后繼無人的情況下日漸式微,甚至消失。
柳城云片糕、牛臘巴、三江油茶、玉林牛巴、 羅漢果、容縣沙田柚、 荔枝、香蕉、廣西柑橙、沙糖桔、 陽朔金桔,融安金桔、 木菠蘿、菠蘿、博白桂圓、 田東芒果、七香(香豬、香茶油、香米、香芒、香鴨、香蕉、 檸檬鴨)、山楂、 桂花糕、山葡萄、恭城月柿、黃皮果、灌陽紅棗、扁桃、獼猴桃、白果、八角、茴油、香菇、黑木耳、廣西名茶(如三江早春茶、蒼梧 六堡茶等)、甜茶、甘蔗和梅花牌白糖、玉林優質谷、薏米、東蘭墨米、環江香梗和靖西香糯、木薯、零粉、荔浦芋、桃榔粉、桂林馬蹄、桂林兩江 松花糖、 富川臍橙、玉林大蒜、 南丹羊角皺椒、 橫縣大頭菜、西林烤姜、蜂蜜、信都紅瓜子、苗山冬筍、田林八渡筍、豆豉與黃皮醬、青刀豆罐頭、桂林豆腐乳、 桂林三花酒、廣西名酒、廣西動物藥酒、 蛤蚧、靈香草、 金銀花、桂皮、五倍子、靈芝菌、黃精、安息香、白木香、砂仁、 田七、茯苓、梧州桑寄生茶、 梧州龜苓膏、紅豆與相思豆、正骨水、云香精、桂林桂花、桂油、廣西丁香、蓖麻、 山蒼子、恭城篙竹、 金茶花、 肥牛樹、劍麻、苧麻、油桐、檸檬桉、香樟、棕櫚、木棉花、銀杉與蜆木、油茶、黃麻、松香、大蠔、大蝦、青蟹、石斑魚、北部灣的海珍品、海牛、全州禾花魚、平果沒六魚、 巴馬油魚、梧州嘉魚、富川桂花魚、娃娃魚、合浦珍珠、西林三珍、廣馬、中堡黃牛和富川水牛、巴馬香豬、陸川豬、三黃雞、霞煙雞、廣西名猴、果子貍、穿山甲、大瑤山鱷蜥、壯錦、毛南族花竹帽、欽州坭興陶器、合浦沙煲、 陸川鐵鍋、陸川烏石醬油與烏石小刀、龍州砧極和菜刀、桂林羽絨及其其制品、環江涼席、桂林辣椒醬。
柳州百里柳江沿江風景帶 | 柳州大龍潭風景區 | 柳州都樂巖風景區 | 柳州魚峰公園 |
容縣都嶠山風景區 | 欽州三娘灣旅游區 | 欽州八寨溝風景區 | 南寧青秀山風景區 |
南寧大明山景區 | 玉林龜山公園 | 龍勝龍脊梯田 | 宜州下枧河景區 |
資源五排河漂流 | 桂林漓江風景區 | 荔浦銀子巖 | 柳州融水元寶山 |
樂業大石圍天坑群旅游區 | 靖西通靈大峽谷 | 靖西古龍山峽谷群 | 金秀大瑤山風景區 |
賀州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 | 桂平西山風景區 | 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| 桂林世外桃源 |
桂林龍勝溫泉 | 桂林兩江四湖景區 | 北海潿洲島 | 北海銀灘 |
防城港那良古鎮旅游區 | 防城港野人谷 | 防城港那良古鎮牙山風景區 | 桂林象鼻山 |
陽朔西街 | 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 | 桂林漓江風景區 | 桂林古東瀑布景區 |
京島旅游度假區——巫頭白鶴山 | 岑溪白霜澗漂流 | 北流勾漏洞風景區 | 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旅游度假區 |
德天瀑布旅游區 | 武宣縣百崖大峽谷風景 | 梧州鴛江春泛 | 五指山風景區 |
崇左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| 寶鼎瀑布 | 陸川溫泉 | 象州溫泉 |
龍勝溫泉 | 平樂仙家溫泉 | 容縣黎村鎮天然溫泉 | 防城港峒中溫泉 |
響水灘瀑布 | 扶隆鄉馬射尿瀑布 | 應天府瀑布 | 三疊嶺瀑布 |
玉林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 | 三江程陽風雨橋景區 | 三江丹洲古鎮 | 鹿寨香橋巖國家地質公園 |
廣西歷史悠久,古人類、古建筑、古文化遺址、古水利工程、石刻、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爭紀念遺址眾多。2016年7月15日,中國廣西左江 花山巖畫藝術文化景觀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,截至2016年7月,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余處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:柳州、桂林和北海,另外還有多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柳州柳侯祠 | 花山巖畫 | 三江程陽風雨橋 | 友誼關 |
昆侖關戰役舊址 | 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軍部舊址 |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 | 柳州白蓮洞 |
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|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 | 恭城古建筑群 | 百色起義紀念館 |
靈渠 | 桂海碑林博物館 | 花山巖畫 | 真武閣 |
黃姚古鎮 | 愚自樂園 | 印象劉三姐 | 寧明花山崖壁畫 |
云天宮 | 騎樓城 | 龍母廟 | 梧州中山紀念堂 |
友誼關景區 | 揚美古鎮 | 嘉和城溫泉谷 | 樂滿地休閑世界 |
恭城文廟 | 劉永福故居 | 那良鎮抗日戰爭會議舊址 | 東興邊境旅游區 |
李濟深故居 | 那良古鎮 | 靖江王府及王陵 | 甑皮巖 |
程陽永濟橋 | 紅八軍軍部舊址 | 那良鎮大勉村辦事處 | 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 |
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| 百色紅七軍軍部 | 興安嚴關 | 合浦大士閣 |
廣西的園林各具特色,南寧市的公園、植物園以南亞熱帶風光為特色,柳州、桂林的公園多以中亞熱帶風格為主體,因地制宜,利用當地自然景觀(如 巖溶景觀、水體景觀等)和古建筑構成各具特色的園林藝術。如柳州 龍潭公園。
廣西公園勝景繁多,如蓮花瀑布、試劍石、望夫石、磨菇石、仙人床、情人樹、海豹采果、人工草坪,有被稱為 活化石的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 桫欏( 樹蕨),花中之王 金茶花,還有悠久漫游的千年龜、歡騰的 五爪金龍和活潑嬉戲的猴群,主峰 蓮花山是桂東南第一峰。
地區 | 景點名稱 | 景點類別 | 門票(元) | 地址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南寧市 | 動物園 | 公園 | 50 | 西鄉塘 |
柳州市 | 大龍潭風景區 | 生態民俗 | 免費 | 柳州魚峰區 |
柳州市 | 柳侯公園 | 文化古跡 | 免費 | 柳州城中區 |
柳州市 | 都樂巖景區 | 溶洞地貌 | 免費 | 柳州魚峰區 |
欽州市 | 三娘灣野生海豚觀旅游區 | 亞熱帶海濱 | 30 | 欽州市犀牛角鎮 |
防城港市 | 白浪灘(又名大平坡) | 海濱度假 | 免費 | 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月亮灣西南側6公里處 |
南寧市 | 青秀山風景區 | 公園 | 20 | 南寧青山路19號 |
靖西縣 | 通靈大峽谷 | 峽谷地貌 | 90 | 靖西縣城東南部32公里的湖潤鎮新靈村 |
桂林市 | 七星公園 | 溶洞地貌 | 55 | 桂林市區 |
北海市 | 北海銀灘 | 海濱度假 | 免費 | 北海市銀灘大道 |
廣西濱海旅游資源 (4張) 廣西1595公里海岸線上,擁有北海銀灘、潿洲島、斜陽島、 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、外沙島、 海洋之窗、 北海海底世界, 防城港的 江山半島、 京島、天堂灘、 怪石灘、火山島、 竹山 北侖河口跨國生態旅游景區,欽州的三娘灣等等。潿洲島是中國7000多個島嶼中最大、最年輕的火山島,2004年1月被評為火山國家地質公園,它的生態保持原貌。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旅游資源豐富,包括 白浪灘( 大平坡)、 白沙灣、怪石灘、紅樹林、 月亮灣、 金花茶基地等,2012年接待了302.8萬游客。2013年廣西防城港市 江山半島旅游度假區被評為“中國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”之一, 游客量502萬人次。
譯吁宋 | 秦代西甌部族聯盟酋長 | 桀駿 | 秦代西甌部族聯盟軍事首領 |
黃乾曜 | 唐代黃峒部族首領 | 黃少卿 | 唐代西原農民起義領袖 |
曹唐 | 《全唐詩》收錄詩最多的廣西人 | 曹鄴 | 唐代廣西第一大詩人 |
趙觀文 | 唐代廣西第一大詩人 | 儂智高 | 宋代農民起義領袖 |
蔣冕 | 明代理學名臣 | 瓦氏夫人 | 明代抗倭巾幗英雄 |
袁崇煥 | 明末著名軍事家、政治家、詩人 | 石濤 | 中國清代畫家 |
陳宏謀 | 清朝大學士 | 鄭獻甫 | 晚清抗法名將 |
馮子材 | 晚清抗法名將 | 岑毓英 | 晚清抗法民族英雄 |
劉永福 | 晚清民族英雄 | 楊秀清 |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|
石達開 |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| 李秀成 |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|
蕭朝貴 |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| 蒙得恩 |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|
韋昌輝 |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| 盧六 | 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 |
譚紹光 |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| 陳玉成 |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|
林鳳祥 | 太平天國北伐主將 | 黃鼎鳳 | 清代農民起義領袖 |
李開芳 | 太平天國北伐主將 | 吳凌云 | 清代農民起義領袖 |
唐景崧 | 晚清名臣 | 況周頤 | 清代詞人 |
蔣昪 | 明代廣西唯一的兄弟尚書 | 蔣冕 | 明代廣西唯一的兄弟尚書 |
馮京 | 廣西第一個“三元及第”者 | 陳繼昌 | 中國最后一位“三元及第”者 |
王正功 | 最早詠出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的人 | 陸榮廷 |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及軍閥 |
岑春煊 | 兩廣總督 | 盧燾 | 黔軍總司令兼貴州省長 |
李濟深 | 黃埔軍校副校長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| 陳濟棠 | 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 |
李宗仁 |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| 黃旭初 | 曾任廣西省主席 |
白崇禧 |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| 黃紹竑 |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|
馬君武 | 中國教育家、翻譯家 | 韋拔群 | 中國農民運動的先驅 |
梁漱溟 | 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| 李明瑞 | 桂系名將 |
黃現璠 | 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 | 俞作豫 | 龍州起義領導人 |
王力 | 語言學家、教育家 | 韋國清 |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|
鄧穎超 | 周恩來總理夫人 | 甘苦 |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|
覃應機 |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原主席 | 李寧 | 體操王子 |
陸地 | 著名作家 | 陳銘樞 | 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司令 |
梅艷芳 | 影壇巨星 | 梁羽生 | 武俠小說家 |
韋唯 | 國際著名歌唱家 | 胡夏 | 第六屆超級星光大道總冠軍 |
卓君 | 2011中國達人秀冠軍 | 韋超 | 中國最早的滑翔家 |
勞炳輝 | 廣西易學名人 | 陳欽 | 廣西最早的學者 |
楊廷理 | 中國開發臺灣噶瑪蘭(今宜蘭)第一人 | 林之源 | 著名隱士書畫家 |
趙傳 | 著名歌唱家 | 辛夷塢 | 代表作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 |
歐陽夏丹 | 著名主持人 | 天衣有風 | 代表作《鳳囚凰》 |
后弦 | 中國著名音樂人 | 黃覺 | 中國知名演員 |
弦子 | 中國知名歌手 | 蘇夏 | 中國著名導演 |
李兆焯 |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| 李紀恒 | 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長 |
馬飚 |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| 黃格勝 |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|
吳宇森 | 著名國際電影導演 | 喬振宇 | 影視演員 |
張儷 | 影視演員 | 郁鈞劍 | 中國知名歌手 |
文清 | 中國內地主持人、演員、制片人 | 汪小敏 | 中國內地女歌手、演員 |
談莉娜 | 中國女歌手、影視演員 | 艾菲 | 中國內地女歌手 |
石進 | 作曲家,歌手 | 何姿 | 倫敦奧運會冠軍 |
王鷗 | 影視演員 |